首页 > 互联网新闻 > 中国经营报20220221导读:基金爆款魔咒
2022
03-07

中国经营报20220221导读:基金爆款魔咒

千淘万漉博客阿里云大使推广链接

记者易妍广州报道


    虎年开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略显萧条。根据基金公司公告,自年初以来,大概有32只基金发布了延期募集的公告。


    这与2021年春节前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伊始,基金发行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开年第一周就有7只基金“一日售罄”,后续甚至出现单只基金“吸金”超千亿的盛况;仅在1月份,发行规模超百亿的基金就有11只。不过,就成立后一年的业绩表现来看,这些诞生于“狂热”情绪之中的基金,依然难逃“好发不好做”的“定律”。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月16日,在2021年1月4日~2月10日期间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近一年收益率为正的基金占比仅为22%。其中,表现较好的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但也有部分基金近一年的跌幅超过30%,不同基金经理之间的投资水平高下立见。


    爆款基金业绩“告负”


    2022年以来,A股波动较上一年更为剧烈,市场热点频繁转换,叠加海外市场的干扰,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这也使得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急速降温,截至今年2月16日,年内全市场新成立基金的数量为192只,合计发行规模为1558.52亿份。


    这不禁令投资者联想到2021年同期,由于A股行情向好,基金公司喜迎“开门红”:新成立的基金达到225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合计发行规模高达7095.27亿份。


    但与发行火热不太相称的是,这些基金近一年的业绩表现大多难如人意。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例,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2月16日,成立时间晚于2021年1月4日,且有可比数据的基金中,近一年收益率为正的基金仅有50只,占比为22.32%;同时,近一年下跌幅度超过10%的基金占比高达57%。


中国经营报20220221导读:基金爆款魔咒


    这其中,有两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也是同批基金中回报最高的产品,分别是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A/C;紧跟其后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大成产业趋势、信达澳银星奕,近一年的收益率均达到30%以上。


    同时,有15只基金近一年的跌幅超过30%,其中不乏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


    难道基金行业确实存在“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这一定律?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指出,“从结果观察,在一个长期上行的市场中,产品可能好发又好做,而在一个长期下行的市场中,产品则难发又难做。只不过通常不好做的产品,往往发行在市场高点,此时产品通常都非常好发,强烈的预期差和‘负性效应’给投资者带来错觉。”他建议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长期配置目标正确地选择产品、理性投资,无需过多关注产品本身的发行形式。


    另有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所谓“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背后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是,当市场比较火热(指数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认/申购基金的热情也会高涨,而当市场比较冷清(指数处于相对低位),则投资者也很少投资基金,也就更少去关注新发基金产品。


    2021年2月中旬,上证综指处于自2016年以来的高位,也是近一年(截至2021年2月中选)的高位,同时沪深300指数也在当时到达高位。如此背景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想要获取较好的业绩表现的确存在一定难度。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谈道,对于2021年年初成立的基金而言,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基金产品发在指数相对高位,产品成立后即面临选中的标的个股价格高于建仓目标价、需要通过减缓建仓节奏进行主动择时的挑战,而在近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行业轮动速度较快,减缓建仓节奏往往增加了基金经理建仓的难度;另一方面,基金产品在市场火热时发行经常会获得超预期的认购规模,如果不对募集规模制定上限的话,出现过大的认购规模也会加大基金经理管理的难度。当然,目前行业内普遍会在新发基金时制定募集规模上限的规定,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从持仓情况来分析,上述成立刚刚满一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的业绩差异或源自基金经理的行业选择以及持股集中度之差别。例如,近一年表现较好的创金合信数字经济,较为偏好制造业,在个股选择上更为分散。截至2021年四季末,该基金的重仓股以信息技术、工业、材料等行业的个股为主,并包含一只医疗保健行业的个股,其前十大重仓股的占比为32.2%。


    反观近一年业绩较弱的基金,或者是重仓了大消费板块(包括日常消费、医疗),且前十大重仓股的占比在70%左右;或者以较高的换手率在不同板块间切换,却未能踏准节奏。


中国经营报20220221导读:基金爆款魔咒


    不过,刘亦千提醒,市场波动是市场的一部分,短期的上涨和下跌长期来看都是市场合理展现,最近一年权益基金的收益不乐观代表了长期市场波动中的一部分,并不改变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每个投资者都必须接受这一点,否则投资决策将变得不够理性,也不利于投资者长期参与并获得合理回报。


    市场急需差异化产品


    当基金业绩不及预期,接下来就是基民选择赎回、基金规模快速缩水。


    根据Wind数据,光大保德信智能汽车的发行规模为39亿份,自2021年二季末以来,该基金的净赎回一直大于净申购,截至2021年四季末,该基金期末总份额为12.35亿份。截至2022年2月16日,该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为-2.17%。


    而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截至2022年2月16日,上述成立刚刚满一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已有7只基金沦为迷你基金。


    近几年,基金产品的数量及规模均创下新高,但迷你基金、清盘基金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Wind数据显示,2021年,清盘基金数量达到249只,几乎是2019年的两倍。2022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又有17只基金进入清算。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近年迷你基金、清盘基金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债券型基金由于最初是机构定制产品,随着机构的到期退出导致基金转为迷你基金最终清盘;有主动权益类基金则由于业绩不佳而陷入规模越做越小的循环;同时也有部分指数基金由于同类替代较多,竞争力不佳导致规模逐步变小。他认为,从市场总体来看,迷你基金的逐步清盘对市场来说是良性的,一个具备良性退出的市场有利于基金产品的优胜劣汰,有助于优化全市场的基金产品结构。


    不过,此前有分析师表明,近年来迷你基金和清盘基金的数量显著增多,可以看作是前期基金频发与基金产品同质化的后遗症。


    某种程度上,产品同质化也可能加大基金发行的难度。截至目前,今年年内至少已有32只基金发布了延期募集的公告。刘亦千表示,权益新基金发行市场延长募集和募集失败比较普遍。无论是普涨的2020年还是结构牛市的2021年都存在相同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竞争加剧导致发行压力加大。当然,短期市场的波动也给发行带来额外的压力。尤其对于那些同质化竞争较大、缺乏产品销售亮点的产品,比如公司和基金经理品牌不够、产品创新性不强,渠道认可度不高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发行市场上的种种“异象”已经引发了各方关注。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公募行业仍然依赖新发基金来做大规模,这种思路有利有弊,新公司或次新公司需要健全产品线,热衷于发新基金比较合理,但对于产品线较为完备的基金公司而言,一味地布局细分主题或赛道,追求新发数量和规模,未免有些急功近利。


中国经营报20220221导读:基金爆款魔咒


    在上述资深业内人士看来,健康的基金发行、销售市场应该以投资者的利益为己任。从基金公司发行基金的角度,应努力做出差异化、工具化的产品,充分发挥基金工具化的属性,例如细分领域的指数基金、创新类型的基金(如REITs)、风格鲜明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以及固收、“固收+”、FOF等,多样化的市场不仅会丰富公募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全面性,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突围路径。“近两年已经有部分公司注意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很多中小公司通过创新型的REITs、同业存单指数等产品寻求突围。”


    刘亦千则谈道,一个长期理性健康的市场中,基金公司和渠道都应该从投资者长期利益出发,更加审慎地看待基金发行。投资者也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基金投资,严格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偏好,并审慎选择产品。


如需订阅中国经营报请点击:中国经营报订阅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